重庆乐土乐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官网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国家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企业:0500500211300021

巴国新闻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>巴国新闻>鸡煲文化

组图:细品重庆火锅的进化史(之一)

发布日期:2012-10-27 浏览量:3181次

火锅作为重庆的城市名片之一,是重庆名扬全国与世界的“重庆号”地方名牌饮食。从草根饮食到如今的标志性品牌,山城重庆的火锅进化历程,活色生香地演绎着重庆社会生活文化的时代变迁。


抗战时期,一家毛肚火锅开堂


清末民初

无毛肚不火锅

    重庆火锅早期叫“毛肚火锅”,更早的叫法是指小贩挑火炉担子而烫食的“水八块”。

    清末民初,牛贩子多从川黔水路运牛羊来渝,并赶至江边宰房街宰杀,取其肉、骨、皮,内脏弃之不用,也称“水八块”。南纪门江边一带的水手、纤夫捡回“水八块”,在江边鹅卵石上架起铁锅,放入洗净的“水八块”,加入辣椒、花椒,撒入几颗盐,且烫且吃,久而久之就成了重庆早期的麻辣毛肚火锅。这种廉价实惠的火锅深受码头下力人的喜爱,逐渐在街头饮食摊流行起来。挑夫们在担头置一泥炉,炉上置分格的大铁盆。卖劳力的朋友各自认定一格,吃若干块,算若干钱,经济划算。

    创办于清末民初的南纪门江边“马记老正兴”,是把重庆火锅从街边小摊搬进店堂的发起者。火锅从担头移到桌上,泥炉依然,只是将分格铁盆换成了赤铜小锅,卤汁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制。